一封来自德国风电开发商Luxcara的邮件搅动了中欧商界。 这家公司单方面撕毁协议,放弃采购中国明阳智能的19台海上涡轮机,转而选择德国西门子歌美飒的产品。
官方解释冠冕堂皇,邻近的Waterekke项目用了西门子机组,“统一运维更高效”。声明末尾那句“安全性提升是积极附带效果”,暴露了潜台词,政治压力已渗透进商业决策的毛细血管。
这场变故并非孤立事件。
欧盟委员会依据《外国补贴条例》,对中国风电企业发起反补贴调查,覆盖西班牙、希腊等五国项目。 德国国内推波助澜,前经济部长紧盯该项目,行业组织疾呼“中国设备接触欧洲关键基础设施”。
2025年3月德国国防部智库报告,渲染中国涡轮机存在“远程关闭风险”。 尽管欧盟中国商会严正驳斥该指控“缺乏技术依据”,政治氛围已然形成。
耐人寻味的是时机。
Luxcara变更供应商时,德国总理默茨正筹备10月访华行程,这是他上任后首次对华访问,旨在修复双边关系。 美国荣鼎集团顾问诺亚·巴尔金点破玄机,企业主动撤单实为政府“挡箭牌”。 若由默茨否决交易,必然激怒中方,使访华计划蒙上阴影。
选择西门子歌美飒,对德国能源转型而言是步险棋。
该公司近年因陆上机组质量问题,屡现项目延期和高额维修。其风电业务亏损达29亿欧元,深陷财务泥潭。 明阳智能的涡轮机不仅单机功率达18.5兆瓦(全球最强机型之一),价格还低15%-20%,供货周期更短。
德国经济正滑向泥沼。
2025年第二季度GDP环比萎缩0.3%,超过预期的0.1%跌幅。 制造业遭遇重创,汽车出口因美国27.5%关税暴跌16.4%,企业破产数量同比增长25%。 默茨在7月坦承:“德国经济大部分领域已无价格竞争力。 ”
这种背景下,“安全”成为转移矛盾的便捷工具。
德国政府以同样理由阻止中企收购曼恩能源公司燃气轮机业务,尽管该公司声明其技术“无军事用途”。 政治正确与经济现实撕裂,一边鼓吹对华“战略去风险”,一边依赖中国维持经济命脉,2024年德国车企35%销量来自中国市场,巴斯夫、宝马在华投资均创纪录。
面对变局,明阳智能的回应展现战略韧性。
声明强调“继续在德探索合作,评估本地化生产”。 这步棋直指德国供应链痛点,巴符州能源公司曾指出,中国技术是解决风电设备交付延迟的关键。 若在德设厂,既能规避“安全”质疑,又能以成本优势抢占市场。
类似路径已有成功先例。
光伏企业正泰新能为德国勃兰登堡太阳能园区提供154兆瓦组件,年发电1.5亿千瓦时;宁德时代在图林根州建电池工厂,供应宝马、奔驰。 政治高墙竖起时,本土化成为穿透壁垒的利刃。
这场涡轮机风波暴露了默茨政府的矛盾立场。
一方面,他延续朔尔茨时代对华“系统性竞争”定位,鼓吹减少“单方面依赖”;另一方面,其5000亿欧元基建计划亟需中国资金与技术协同。 10月访华代表团名单中,西门子、巴斯夫等依赖中国市场的企业高管赫然在列。
政治表演终需经济买单。
西门子机组能否如期交付尚存疑问,德国居民为上涨的电价埋单时,所谓“安全升级”的附加效果,不过是北海风浪中飘摇的泡沫。
168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